中广天择:排面!国家卫健委点赞《你好,儿科医生》第二季
2024-02-29 15:25 来源:中广天择
          2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健康报》以《看着看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就笑了》为题,专题报道了《你好,儿科医生》第二季,点赞节目:以更紧凑的叙事节奏升级内容,以作品为抓手,为纪录片赋予新的社会价值。《你好,儿科医生》第二季由抖音、中广天择出品,西瓜视频、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联合出品。截至目前,节目正片播放量超7亿,单集最高播放量超2.8亿。热播期间,跃居抖音热榜16次,相关话题多次位列抖音热点榜、娱乐榜、种草榜等多榜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你好,儿科医生》第二季节目组联动字节跳动公益平台,携手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公益项目,为重症儿童发起公益活动,让观众可以在观看节目的同时点击抖音上的视频锚点进行捐赠,实现“边看边捐” 的新互动。这种公益路径,将公众的公益意愿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相勾连,最终带动3.9万用户筹集善款100余万元,帮助片中当事人及重疾儿童病患群体渡过难关。   

       以下为《健康报》原文转载:

       春节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以下简称“广州妇儿中心”)青少年妇科门诊来了两位带着女儿就诊的妈妈。她们是近期看了纪录片《你好,儿科医生》第二季,专门求助于主任医师曾晓琴的。

       两个女孩都在11岁经历月经初潮,她们的母亲担心孩子发育早熟影响日后的身高,所以带着孩子来请教医生。曾晓琴耐心地跟两位母亲说明青春期女孩的相关情况,并根据父母的身高计算孩子可能的身高范围,告知有助于长高的方法。面对孩子和家长,曾晓琴温婉而专业,一如纪录片镜头中的她。

       纪录片《你好,儿科医生》第二季带“热”的,不仅是曾晓琴的门诊,还有“儿科医生”话题。

          纪录片中,广州妇儿中心里一个个令人心疼的患儿、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手术,让观众们的情绪紧随患儿病情的变化而起伏。“看着看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有网友留言说,《你好,儿科医生》第二季,让人看到的不只有儿科的救治场景,更有生命的不易、坚强和奇迹。   

       背水一战后才有了希望
       “患儿与家长见到儿科医生,打的第一声招呼便是所有故事的开始。”《你好,儿科医生》总导演王运辉说,纪录片的命名源于医患初识的第一个社交场景,这也意味着纪录片会跟随这些患儿家庭讲述一个个儿科医生的故事。
        广州妇儿中心是重要的儿科疑难病症诊断治疗中心,每年有500多万妇女儿童来这里求助。王运辉说,这里的患者往往经历过多方辗转求医的艰难过程,中心的医生面临莫大的挑战和压力,患儿的诊疗过程也常常惊心动魄,发生的故事直击人心。

       2023年3月,摄制组找到广州妇儿中心党委书记韦建瑞,谈起纪录片的拍摄计划。

       “拍纪录片的想法,其实我十几年前就有了。”韦建瑞回忆,2009—2011年,他曾作为援外医疗队队长赴加纳开展工作。回国前,他曾想过能否通过纪录片或影视化的方式来展现医疗队的工作与日常。“不要自说自话,让大众来评价才更客观。但是因为当时各种条件制约,这一想法没能实现。”韦建瑞说。

       12年后,这一愿望终于有希望实现。很快,双方一拍即合。

        在进行内容商讨时,医院当时有两个想法:一是展现广义上的儿科医生,涵盖他们对“孕前—产前—胎儿期—新生儿期—青少期”这一儿童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二是片子的“主角”既要有名专家,也要有中青年骨干,呈现相对完整的医生队伍。韦建瑞希望,这将是医生群像珍贵的影像资料。
       没有脚本,没有预设对象,摄制组在医院现场蹲守2个月,用镜头客观记录医务人员的工作常态。正如韦建瑞在片中所说:“我们的医生们并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救治患者,而是竭尽全力地努力、背水一战后,才看到希望。”

       策划初始,考虑到网络播出平台的特点,制片方将纪录片的“强纪实”特点和平台受众观影习惯有效结合,以更紧凑的叙事节奏升级内容。同时,他们还携手慈善基金会为重症儿童发起公益活动,让观众可以在观看节目的同时进行捐赠。节目开播后,《你好,儿科医生》正片播放量逐渐攀升至平台所有长视频赛道(含综艺)排行榜第一,相关视频播放量超15.2亿,“边看边捐”公益活动带动3.9万用户筹集善款100余万元。这种“边看边捐”的新型互动形式,以作品为抓手,嫁接了公众的公益意愿和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为纪录片赋予了新的社会价值。

       “霸气”医生也有AB面
       “都是它(肿瘤),这个就有点意思了。”在纪录片第二集中,看到心脏肿瘤的体积比预估大了近2倍并包裹住患儿右冠状动脉且侵犯右心室时,广州妇儿中心心脏中心主任医师陈欣欣停下来,略略思考了一会儿。找到相对安全的路径后,他果断下手,在20分钟内将肿瘤成功分离,患儿重获新生。
 

陈欣欣

       做心脏外科医生38年,陈欣欣完成手术超一万一千例,成功率在98.5%以上。

       与很多儿科医生的温柔、细腻不同,对待家属,陈欣欣有时显得“简单粗暴”。陈欣欣表示,除了性格直率,这也是他的一种策略。“面对疾病,有的父母过于纠结,这对患儿的救治起不到任何帮助。有时候,我们要‘软硬兼施’。一旦父母确定让患儿接受手术,他们以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陈欣欣说。

       跟导演沟通时,陈欣欣的拍摄原则很明确:“不设定情节,不编故事,你们跟着我就行了。”而在镜头背后,王运辉却看到了这位雷厉风行的“业界大拿”心底柔软的一面。

       “在第二集中,很多观众可能会奇怪,陈欣欣主任为什么突然对肿瘤患儿父母说起了英文。当时我在中控室听到时,心里也有疑惑。后来才知道,他是怕5岁的患儿听到自己说的话会有心理阴影,特意把肿瘤有可能是恶性这个消息用英文告知家长。”王运辉说,他在后期剪辑时翻看素材,发现陈欣欣当时瞟了孩子一眼,并马上用眼神示意患儿母亲。那一刻,他真心感受到了来自医者的暖意。“这也是我认为这些医生最有魅力的地方。”他说。

       医生成了“妈妈”和“舅舅”
       纪录片中,儿科医生们不仅具备高超的医术,还用他们的爱心给予患者及家属希望,照亮整个家庭的前路。在完成治疗后,很多医患依然保持着如家人般的关系,有的孩子亲切称呼他们的主治医生为“妈妈”“舅舅”……
       曾晓琴就是这样一位像妈妈一样时刻为患儿担心的妇科医生。

  曾晓琴

        16岁女生小美(化名)意外怀孕,单独来到曾晓琴的诊室,淡定地打算终止妊娠。曾晓琴惊讶之余,详细告知小美流产对身体的伤害以及避孕的方法,并和小美的妈妈打电话沟通,希望家属能在手术时陪伴女孩。

       一位先天无子宫、无阴道的女孩跟随妈妈来看诊。曾晓琴直言女孩未来可能无法生育时,女孩母亲一度崩溃。曾晓琴安慰道:“一个女孩人生幸福的基础并非只取决于是否能抚育下一代。你的女儿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是一个女人,最后才有可能是一个母亲。母亲只是女人一个可能的角色而已。”曾晓琴一席话,安抚并缓解了这位母亲的焦虑情绪,一旁沮丧的年轻女儿也似乎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看病,不是诊断明确、解决病症就结束了。医生看病更要看人,要考虑患者的后续情况,了解他们的所有诉求,尽量去提供帮助和真诚的陪伴,让他们对生命和医学的有限性理解、释怀。”曾晓琴说,这才是对一个医生的全面定义。

84800587 、84800585 版权所有: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006192号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金鹰影视文化城 邮编410003 办公电话:0731-84801916 传真:0731-84801955 邮箱:2399739646@qq.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  网络警察报警岗亭  网络警察报警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