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影视批评机制的引领作用
2022-10-13 23:45 来源:光明网
      作者:刘金祥

  影视批评作为影视创作的一种评鉴机制和驱动力量,有其不可取代的引导功能,而影视批评的效能凸显和价值实现,又取决于其所秉具的人文品格和精神素养。近年来,在浊浪翻滚的市场大潮中,影视批评的商业气息似乎越来越重,这使得原本承担品评和鉴赏职能的影视批评,正日益沦为影视剧的营销工具和促销手段,而专业意见不断地被弱化和边缘化,影视评论生态渐趋杂乱、污浊和萧条。当下,提升影视批评的理性成分,强化其专业色彩则显得越来越重要。

  德国著名文艺理论家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对手工制作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的传播方式做了反复比较后指出,手工制作社会要求艺术家对作品进行富有个性的独特创造,这种创造是一个精雕细刻的漫长过程;而现代社会则是以迅捷传输且覆盖面极广的网络作为主要媒介,其在艺术上是以机械制作和商业传播为基本内容和重要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下影视剧主创斥巨资宣传作品,力求作品在市场上走红、在观众中畅销,这不仅是能够做到的而且是可以理解的,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些影视批评家纷纷扮演起影视广告商的角色,而古典文艺批评倡导的“辨彰清浊、掎摭病利”,则被庸俗的捧场和无聊的炒作所解构和置换。

  毋庸置疑,一部优秀影视剧的艺术价值还在于作品本身,那些有锐度、有厚度、有温度的影视作品,无论如何都是主创者劳心费神的结果和苦心孤诣的产物,它们最终能够超越一切而被传承下来,且被记录在影视艺术发展史上。比如杜琪峰导演的《东方三侠》、霍建起导演的《那山那人那狗》、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谢晋导演的《芙蓉镇》和冯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等影片,在投放市场之初不仅没有受到揄扬,相反还遭遇很多坎坷和不公,但随着时光的悄悄流逝,掩映在作品中的艺术灵光终于冲破重重雾霭,这些电影无一例外地成为华语影片的经典和一代人的情感记忆。正如鲁迅先生在《集外集拾遣补编·通信》中所说:“文艺家的比较是极容易的,作品就是铁证,没法游移。”

  影视批评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阐发影视剧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进而探究、梳理和提炼影视创作者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基调,而现代影视制作的机械复制手法及其所谓的商业评论特征,却是将影视剧创作强行纳入投资商的市场运行逻辑之中,其结果必然是泯灭和扼杀了影视创作者的艺术天赋和审美禀赋,使众多影视剧成为没有责任、没有情怀、没有品位、没有担当的文化垃圾。这些缺乏辨识度、传播度和到达度的“文艺批评”,以主观臆测代替具体情境分析,以大而无当的空泛之语和缺乏学理支持的赞誉之词,取代对影视作品艺术个性的深入抉发和对剧中角色的深刻剖解,成为乱点鸳鸯谱的信口宣扬。

  在文艺批评生态亟待整饬和净化的当下,文艺工作者、文艺评论者应恪守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以真诚和耐心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文艺评论,对影视作品做出由衷而肯綮的评析,引导观众从影视剧中撷珠探宝、采珍寻玉,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影视评论环境,切实发挥影视批评对于影视事业繁荣发展的引领作用和驭动功能。

  (作者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84800587 、84800585 版权所有: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006192号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金鹰影视文化城 邮编410003 办公电话:0731-84801916 传真:0731-84801955 邮箱:2399739646@qq.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  网络警察报警岗亭  网络警察报警岗亭